先说第一步,建立沟通的渠道。

我待过的最具喜感的「高科技」公司,搞了一个「CEO意见箱」,老板寄希望于员工会给他「写」信来了解情况。当然不排除有同学不爱用邮箱,不爱用 IM 工具,真的就手写个意见给他。也不知道他听不听的进去。换句话说,真听的进去也不用关闭「新办公区」了。

中层要做的是,做员工的情绪垃圾桶,从他「吐槽」的过程中,把握需求。并向上传递。
他并不是期望你做什么。听着就好了,不要打断。

员工本来有两句话:

  1. “老板呀,我也知道最近公司的情况。”
  2. “我就是跟你吐吐槽,说完就好了,放心吧,我会好好干的”

刚说完第 1 句,直接就被打断了。

  “你都知道你还跟我说什么,我要你来就是要你解决问题呀,能不能努努力,好好干啊”

得,人家第二句不说了。

沟通要注意场所

喝咖啡,聊事非。酒后吐真言。
想要聊什么,就要在不同的地方去聊。

指望在会议室让人敞开心扉?
你坐着,他站着。本身地位就不平等。
本来一片好心想关注指导一下。结果「好意」被转换为「压力」。

更可怕的是懂一些管理学的领导。套用 5W 方法来寻找员工的需求。
外企同学的企业文化,可能会觉得这没有任何问题,大家都是这么做的,都理解。但是,到了一个新环境,主观判断切忌套在别人的头上。工具的使用上更要照顾对方感受。5W 通常是审犯人用的!!!

沟通要掌握环境和时机(天时、地利、人和)我没扯《贞观政要》就不错了
谈心要做到不期而遇。

张三,你最近状态不对呀,下午 2 点,咱们会议室聊聊。
得,张三这一上午啥都别干了。

问话要讲求重点,善用开放式问法。

张三,你最近状态不对呀,工作顺利吗?
顺利啊,都挺顺利的。

怎么接?
最好的问题是给他一个问答题,再不济给简答题,再不济给填空题。顺利或者不顺利只是选择题。

好问题会照顾到「感觉、事实、经验、行动。」

  • 慢一点:每句话出口前要思考,无意间说一句话,员工会想很多
  • 少一点:让他多说
  • 晚一点:意见放心里

很多人都是在员工把话说了一半的时候,猜他心里在想什么。
请听完再猜。
接受、思考、确认。

沟通的目的在于认同。对方能否听得懂,我能否听得懂。
有一个特别土特别土的故事

老地主办寿宴。开了 40 桌。只来了 20 桌。
老地主感慨:该来的没来。呼啦啦,走了 10 桌。
老地主继续感慨:不该走的走了……

语意如果造成误会,要么当时就说通。实在说不通,换时间说,换个人来说,换个地方说。

你自己觉得,有些小心思对方是理解的,但其实未必理解。
比如我每篇文章的 URL,都不是按照中文翻译的,又有多少人能注意到?
呵呵,做管理不能自娱自乐。